亿兆体育-国足破韩,七年之盼,长沙雨夜于大宝绝杀,下一次是何年?
2017年3月23日,长沙贺龙体育场,冷雨淅沥,看台上却是一片炽热的红,数万球迷的目光聚焦绿茵场,屏息凝神,第34分钟,王永珀开出角球,于大宝俯身冲顶,皮球应声入网,那一刻,山呼海啸,地动山摇,凭借这记头球,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1比0力克强敌韩国,取得了2018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关键胜利。
七年倏忽而过,那场胜利的欢呼犹在耳畔,但国足再未复制那样的辉煌,当年雨中绝杀的英雄于大宝已渐别绿茵,而中国足球仍在苦苦追寻下一个能真正提振人心的“破韩时刻”。
一役击碎魔咒,长沙之夜成永恒经典
那场中韩大战的背景极为特殊,2018世预赛12强赛前半程,国足5战2平3负仅积2分,出线希望渺茫,而对手韩国队则拥有孙兴慜等众多欧洲效力的球星,实力明显占优,更令人压抑的是国足的“恐韩症”——在国际A级赛中,国足此前数十年来仅胜过韩国两次,赛前,舆论普遍悲观。
里皮麾下的球队展现了罕见的精神面貌,从开场起,国足便以高强度逼抢与对手周旋,尽管韩国队控球占优,但中国队防守坚韧,反击犀利,于大宝的进球正是团队努力的结晶:张琳芃的积极前插制造角球,王永珀精准的传球,以及于大宝机敏的跑位和一击致命。
进球后,国足众志成城,顶住了韩国的反扑,曾诚多次神勇扑救,冯潇霆领衔的防线滴水不漏,当裁判吹响终场哨,贺龙体育场成为欢腾的海洋,许多球员泪洒赛场,教练里皮也罕见地激动挥拳。
这不仅仅是一场世预赛的胜利,它打破了长达多年的“恐韩症”,证明了国足在关键时刻的能力,为当时的中国足球注入了强心剂,更深远的是,它展现了足球所能带来的凝聚力和感染力,超越了体育本身。
七年回首,英雄渐远,辉煌难再
辉煌似乎停留在了那个雨夜,自2017年战胜韩国后,国足再未在任何正式比赛中击败过这个老对手,近年来,中韩足球的差距甚至有扩大之势。
当年进球功臣于大宝已于2023年宣布退役,转型教练,其他亿兆体育那场比赛的关键球员如郑智、冯潇霆、曾诚等也已淡出国家队,甚至结束职业生涯,新一代国脚中,虽有个别留洋球员,但整体实力与韩国队相比差距明显,韩国足球近年来人才井喷,孙兴慜、金玟哉、李刚仁等已成为世界级球星,在欧洲顶级联赛熠熠生辉。
2019年亚洲杯、2022世预赛及2023亚洲杯,国足与韩国多次交手,均告失利,且场面往往被动,2022世预赛,国足甚至主客场被韩国“双杀”,可以看出,无论是技术、战术还是体能,国足都已明显落后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各级青年队的战绩表明,这种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,韩日青年队近年屡在世青赛、世少赛创造佳绩,而中国年轻球员则在国际赛场举步维艰。
下一次胜利,需要什么?
下一个战胜韩国的时刻何时会来?这是所有中国球迷的期盼,但答案并不乐观,短期看,国足需待下一次世预赛或亚洲杯与韩国相遇,但以目前实力,胜算不高。
真正要迎来“下一次”,需要中国足球进行深刻而耐心的变革。
青训体系必须坚持“久久为功”,学习日韩模式,建立统一的青训理念,加强基层教练培养,让年轻球员打好技术、战术基础,摒弃急功近利,让足球回归教育本质。
联赛水平提升至关重要,中超联赛应成为培养本土球员的摇篮,而非仅仅依靠外援,建立健康财务体系,鼓励俱乐部重视青训,给年轻球员更多比赛机会。
端正足球文化,球迷应给予球队更多耐心和支持,媒体也需理性报道,避免“捧杀”或“棒杀”,营造宽容、积极的环境,让球员敢于发挥。
科学管理国家队,聘请合适教练,建立明确战术风格,选拔状态最佳球员,加强后勤保障,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比赛水平。
期盼下一个“于大宝”,期盼下一个雨夜
2017年长沙之夜的胜利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里皮的临场指挥、球员的众志成城、主场气氛的激励,以及一些运气,它告诉我们,只要信念坚定、准备充分,奇迹就可能发生。
当前的中国足球正经历低谷,但也是触底反弹的契机,反腐风暴净化了环境,社会对青训重视度提高,越来越多孩子走上球场,这些变化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在国家队层面。
我们期盼下一个“于大宝”的出现,期盼下一个一球成名的英雄,更期盼一个体系健全、人才辈出的中国足球,下一个战胜韩国的时刻,或许不会很快到来,但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终有到来的一天。
到那时,新一代球迷将见证属于他们的“长沙雨夜”,体会他们的父辈在2017年所经历的那种狂喜与感动,那将是中国足球真正走向复兴的标志。
七年过去了,我们还在等待,等待中,不忘来路;等待中,更需努力,因为只有不懈的奋斗,才能让等待不会太久,让下一个“破韩之日”早日到来。
我要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评论留言